今年年初的时候,车企普遍给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销量目标。然而在1月的销量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,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,大部分车企都是没有办法完成自己销量目标的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把原因归结于2023年12月刚刚经历过一波销量释放,导致2024年1月销量遇冷。
不过紧接着到来的2月份同样不太好过,本就只有29天,再加上遇到农历新年假期,将迎来一个绝对的销量低谷。如今2月份过去了一多半,有不少车企的销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疲软,去年造车新势力中的当红炸子鸡理想汽车,截至2月18日的销量也只有1.01万辆。按照目前的成绩来计算,要达成80万辆的交付目标,似乎难度颇大。哪怕是去年的销冠比亚迪,从1月至今的销量也难以支撑其完成年度销量目标。
2月一过,2024年就过去1/6了,再不努把力,今年的KPI就越走越远了。怎么办?降价,卷起来,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。
“电比油低”的时代
合资燃油车汗流浃背
甲辰龙年刚刚到来,比亚迪就先把桌子“掀了”,秦PLUS荣耀版、驱逐舰05荣耀版均给出了7.98万元的起售价,同时相比老款车型还做到了降价增量。
卷了一年的中国新能源品牌早已对此变得格外敏感,同级别车型开始纷纷跟进,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五菱星光率先宣布将150km进阶版的价格调整至9.98万;长安启源A05也将价格下调1.1万至7.89万。
造车新势力这边,哪吒汽车宣布全系最高直降22000元,哪吒X 9.98万起,哪吒S 15.48万起,哪吒AYA 6.58万起;一向有“卷王”之称的零跑汽车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“3月,零跑全家桶全线一起卷”。
这样一波优惠浪潮席卷下来,2024年的新能源市场变成了插混7万级、纯电10万级的格局。新能源市场卷起来,受伤的却是合资品牌传统燃油车。要知道10万级市场一直都是朗逸、轩逸、卡罗拉等产品的舒适区,但随着这些新能源车型的价格下探,消费者可以用购买合资燃油产品低配车型的价格,去购买用车成本更低、动力更平顺、体验更智能的国产新能源车型。如果盲目降价跟进,合资品牌经销商的压力可能也会增加,谁也不能保证类似广东永奥暴雷的事件不会再次发生。
但可以预见的是,后面的几个月合资燃油车的降价是必然的,只是能不能从价格上“卷”赢国产新能源、维持自己的基本盘,还是个未知数。
高端新能源泡沫破裂
谁也不想成下一个“高合”
进入“决赛圈”,第一个出局的是高合汽车。早在1月份,就有高合汽车“停工”的传闻曝出,不过高合汽车迅速下场辟谣,表示公司运营一切正常,研发、生产、营销、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。当时车叔就觉得,这一番操作像极了当初的威马汽车。
果然,春节刚过完就有消息称,高合汽车将停工停产6个月,2月18日之前的高合员工工资将照常发放;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,仅发放基本工资;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。
当然,这一次高合汽车又辟谣了,但这狼来了的故事已经没有人会相信了。至于高合惨淡退场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,那就是缺乏核心技术的高合难以支撑起其高端定位。
看看中国新能源市场不难发现,想进入头部阵营,就需要有一门独到的功夫。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,电气化的平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方向,对于技术的创新也开始变得百花齐放。有的车企在智能座舱方向发力,兼具豪华感的同时也有着极强的科技体验;也有的车企更注重优异的软件实力,丰富的应用生态、智驾功能,是年轻人的最爱;还有的车企能够精准把控用户需求,深入到用车场景之中得到用户青睐。
小鹏、蔚来、理想,都能在以上几个方向中找到对应的发展方向,但高合留给大家的记忆是什么?没人说得清楚。“高端”泡沫的破裂,也为征战这一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。要想避免成为下一个高合,就必须要在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中站稳脚跟。
对于问界来说,智驾是重中之重;理想汽车今年也在期待通过L6、MEGA等新车型在家用领域持续深耕;蔚来的重心应该会放在“阿尔卑斯”新品牌上,换电的发展方向也令人期待;另外,小米汽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力量,价格悬念带来的巨大流量能不能转换成泼天富贵,也是今年的一大看点。
但市场就那么大,今年被淘汰的车企不会只有一个高合。新能源车企会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抢占更多用户和市场,而3月份就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月。
车叔总结
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之年,竞争注定会非常激烈。与此同时,新能源造车成本的下降、“电比油低”的新格局,给燃油车厂商带来了空前的压力。在经过1、2月的销量萎靡之后,每家车企都想在3月份打一场翻身仗,对于消费者来说,3月是个刚需购车的好时机,对于车企来说,这次真的要拿出一个给力点的价格了。而在中高端市场,除了价格以外,今年的新产品、新技术也变得格外重要,尤其对造车新势力来说,能不能站稳脚跟,很可能就看未来几个月的销量表现了。